2025/09/12

浏览量:9

海陆空协同发力:多式联运破解国际物流跨境成本难题

  全球贸易网络持续拓展,跨境货物流动的规模与频次不断提升,国际物流作为贸易链条的核心支撑,其成本控制与效率优化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议题。多式联运打破单一运输方式的局限,通过海运、陆运、空运的有机协同与资源整合,构建起衔接顺畅、成本可控的跨境运输体系,为破解国际物流成本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海陆空协同发力:多式联运破解国际物流跨境成本难题

  发挥不同运输方式优势,实现成本优化组合


  海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显著特点,特别适合承担长距离、大批量货物的运输任务。例如,从亚洲运往欧洲的大宗商品,采用海运可大幅分摊单位运输成本。铁路运输则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展现出稳定性强、受天气影响小的优势,且运输成本相对公路运输更低。在连接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时,铁路能够高效地将货物集中运输至港口,为海运提供充足货源。公路运输以其灵活性著称,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在货物的集散及最后一公里配送中不可或缺。空运速度极快,能满足紧急货物和高价值货物对时效性的严格要求。多式联运将这些运输方式有机结合,依据货物特性、运输距离和时间要求等因素,合理规划运输路线,让每种运输方式在适宜的运输阶段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整体运输成本的优化。


  减少转运环节,降低货物损耗与时间成本


  传统单一运输方式往往需要多次转运,这不仅增加了货物装卸的次数,还延长了运输时间。而多式联运采用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从发货地装箱后,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集装箱无需频繁开箱倒运,减少了货物因多次装卸而受损的风险,降低了货物损耗成本。同时,各运输环节紧密衔接,通过优化转运流程,减少了货物在转运节点的等待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例如,货物在港口卸船后,能够快速通过预先安排好的铁路或公路运输衔接转运,避免了长时间积压在港口,有效缩短了货物的在途时间,降低了时间成本,让货物能够更快地抵达目的地,投入市场。


  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多式联运整合了多种运输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货主选择其服务,从而扩大货物运输规模。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运输企业在与供应商谈判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在运输设备租赁、燃料采购、仓储服务等方面获得更优惠的价格。例如,大规模的海运公司在采购燃油时能够争取到更低的价格,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大规模的集装箱运输可以降低单位集装箱的运输成本。这种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单位运输成本随着运输量的增长而降低,为货主带来更经济实惠的运输解决方案。


  多式联运依托海陆空协同的运作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不仅帮助企业压缩跨境运输成本,更提升了货物运输的稳定性与效率,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筑牢物流根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具有任何价值引导或暗示,具体业务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