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浏览量:0
国际海运港口:告别纸张,驶向高效新航程
海关总署于2024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口岸物流“无纸化”通关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国际海运港口单证电子化进程,推动全流程线上办理。这一政策导向与全球港口发展潮流高度契合,传统依赖纸质单证流转的海运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无纸化”已从可选趋势成为必然选择。

单证流转:从“纸质围城”到“数字畅通”
国际海运环节中,提单、装箱单、报关单等单证贯穿全程,传统纸质模式下,单据打印、审核、传递、归档等流程需耗费数天时间,且易出现填写错误、传递延误、遗失等问题。港口作业中,工作人员需人工核对纸质单据信息,与船舶代理、货主、海关等多方反复沟通确认,不仅降低作业效率,还增加人力成本与差错风险。
“无纸化”转型通过电子单证替代纸质文件,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共享。电子单证可在线生成、审核、签署与归档,传递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分钟,人工核对环节大幅减少,数据准确性通过系统校验得到保障。这一转变打破纸质单证带来的时空限制,让港口与供应链各主体间的信息交互更为顺畅。
技术支撑:搭建全流程数字化底座
港口“无纸化”并非简单的单证电子化,而是依托多种技术构建的全流程数字化体系。区块链技术凭借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为电子单证提供安全可靠的存证与流转环境,确保各方对单证信息的信任。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运输状态的实时追踪,相关数据与电子单证自动关联,实现“货单同步”。
物流平台在技术整合中发挥关键作用,琴路捷(Cello Square)物流平台构建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海运港口作业各环节的线上协同。货主可通过平台提交电子委托,船舶代理在线办理申报手续,海关、港口等部门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并完成审核,全流程无需纸质文件传递,形成数据驱动的作业闭环。
管理升级:重构港口运营逻辑
“无纸化”转型推动港口管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通过数字化系统,港口可实时采集单证流转、货物装卸、船舶靠离等各类数据,借助数据分析精准掌握作业瓶颈,优化资源配置。例如,根据电子单证提前预判货物到港时间,合理安排泊位与装卸设备,减少船舶滞港时间。
管理升级还体现在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数字化系统可对单证信息进行自动校验,及时发现申报异常、信息不符等问题,降低监管风险。同时,电子单证的全程可追溯特性,为纠纷处理、责任认定提供明确依据,提升供应链整体的合规水平。
国际海运港口的“无纸化”转型,是技术创新与行业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不仅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更重构了全球海运供应链的运行模式。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与技术的持续迭代,“无纸化”将覆盖更多海运环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具有任何价值引导或暗示,具体业务请以实际情况为准。